服务热线:17838368111

行业资讯

巨亏14亿,空调大王成老赖,曾叫板董明珠,扬言要造最好的空调
发表时间:2025-11-11 11:00:59
 

说起空调圈子里的那些事儿,总绕不开李兴浩这个人。早年间他从广东农村出来,靠卖冰棍起步,一步步搞起小厂子,到后来建志高空调,巅峰时销量前三,还公开跟董明珠叫板,说要造全世界最好的空调。

可谁成想,风水轮流转,现在志高退市了,他自己也欠债成老赖,还卷进挪用资金的案子。整个故事听着像商战剧,但现实里头全是硬邦邦的教训:企业做大后,研发跟不上,钱乱投,政策一变就栽跟头。

4.jpg

农村小子逆袭空调江湖的那些弯路

1964年李兴浩生在广东南海一个穷乡僻壤的家庭,那时候家里就靠种地过日子,没啥积蓄。他18岁那年,1982年,就开始摆摊卖冰棍,小本买卖一天赚不了几个钱,但总算攒了点本钱。

转眼1983年,他用这点钱去收纺织厂的废布碎,雇几个村民在家院子里加工打包,卖给机器厂,一斤布碎赚个几毛钱。卖着卖着,他觉得这路子太窄,就租仓库开了服装加工点,添几台旧缝纫机,从剪布到缝衣服,全靠自己上手学。

没几年,他的手底下厂子就多了起来,鞋帽塑料制品啥的都沾边,雇的人也过百了。1989年,他开酒楼赚了点钱,但空调老坏事儿多,修一次花不少冤枉钱。这让他动起念头,干脆自己组队修空调。起步时就几个人,背工具箱到处跑,承诺当天上门修不好不收费。

慢慢地,口碑起来了,订单从周边县市往外扩。1993年,他跟台湾商人搭伙,凑了1200万建厂,1994年1月广东志高空调电器厂就投产了。那时候美的海尔刚上市,董明珠带着格力干出5000万销售额,李兴浩瞄准中低端市场,日产百台起步。

刚开始挺顺利,但1996年空调行业打价格战,科龙一降价,志高产品就卖不动了。台湾伙伴卷钱跑路,账户冻结,供应商堵门要账。李兴浩没辙,就凭着之前做小生意攒的信用,开白条赊了800万原材料。这招管用,工厂没停摆。

他一看一线城市竞争太猛,就转头深耕三四线和乡镇,推性价比机型,还搞终身免费维修,销售员上门演示节能。2004年,志高销量破280万台,出口120万,稳进前五。2005年,他挖来科龙前技术总监郑祖义,营收从45亿蹿到59亿,成了国内第四大品牌。

2009年7月,志高控股在香港上市,募资1.65亿港元,李兴浩身家一下子到8亿。2010年营收超百亿,身家18亿港元。那时候家电下乡政策正火,节能补贴一推,志高销量一度超头部品牌。

整个过程听着励志,但弯路也多:起步靠低价和售后,忽略了核心技术积累。乡镇市场好啃,但一线高端需求他没跟上。政策红利来了就猛冲,红利退了就露馅儿。这就是很多中小企业翻身的套路,抓机会准,但长远规划得跟上,不然就是昙花一现。

公开叫板董明珠背后的野心与隐患

李兴浩巅峰时最爱出风头,2010年发布会上,他直接放话要造世界上最好的空调,十年内销售额冲1000亿,还说要做中国最优秀企业家。说完还不解气,直戳董明珠:“她不是神,格力制造不比志高强,就只会营销,我们靠产品。”董明珠不干了,回击说志高用的人都是格力不要的。

这俩人怼起来,空调圈子热闹了好一阵。媒体蜂拥报道,李兴浩还挖格力墙角,2014年花大价钱抢成龙代言,拍广告喊“好空调,志高造”,直接抄格力口号。

这叫板听着解气,但背后是志高营销玩得飞起,研发却掉队。2013年,志高研发投入只占营收0.85%,美的是它的三十倍。工程师提压缩机改进,他直接否了,说成本高先卖再说。

钱全砸广告和明星,产品噪音大、不制冷的问题藏不住。2011年家电下乡政策退潮,市场供大于求,志高成行业唯一亏损主流品牌,售后纠纷一堆,终身维修承诺兑现不了,赔了不少钱。口碑崩盘,销量一路滑坡。

多元化是另一个大坑。李兴浩不安分守空调,资金投建筑、金融、传媒,副业一年亏近3亿,主业空心化。地产项目延期,金融坏账堆积,传媒关停,空调生产线原材料都短缺。

2015年,机型噪音超标,检测报告一出,他没当回事,继续推变频云空调,发布会吹得天花乱坠,但实际信号延迟,用户吐槽多。电商转型也慢,同行线上布局,他还死守线下渠道。2016年营收掉到80亿,库存压死人。

这些决策听着像赌气,实则是野心过头。叫板董明珠博眼球,短期销量拉升,但没技术底子,产品一出问题就现原形。多元化分散精力,本想多条腿走路,结果主业瘸了。

行业里头,格力美的海尔专注供应链和研发,志高却在广告上烧钱。这不光是钱的问题,更是战略迷失:企业大了,就得守住主业,别想着一步登天。

巨亏14亿退市路上的止损与无力

5.jpg

2019年,志高亏损创纪录14亿,营收滑到34亿以下,股价从几元跌到几毛。供应商上门讨债,李兴浩卖40%股权,又转物业4.5亿止血。可窟窿太大,挡不住。

2020年9月,重庆法院下限制消费令,他欠金龙精密铜管3960万,佛山法院也发令,欠骧域贸易款项。直接成失信被执行人,老赖名单上挂着,出行买高铁票都限。

退市是最后一击。2021年底,志高控股没披露中报年报,港交所警告。2022年4月正式摘牌,市值蒸发大半。李兴浩逐步退出经营,2019年张权团队入主,2020年滕光胜当总裁。

市占率剩0.2%,主流市场基本没影儿。海外出口勉强撑着,转型空气消毒机和医疗器械,但投诉还在黑猫平台堆着568条,维修网点缩水。

巨亏根子在政策退场后暴露:低价竞争养成用户低期望,质量跟不上就崩。卖股权物业听着聪明,实际是拆东墙补西墙,短期喘气,长远雪上加霜。行业格局变了,格力美的海尔份额超七成,营收1900亿和3457亿,志高年入不足百亿。

淘宝上五级能效空调里,它跟荣事达东宝挤一起,销量寥寥。销售员街头推销,路人多绕道。这路子走得急,止损也晚,教训就是:企业危机时,别光卖资产,得挖根子治病。

挪用资金案子缠身的企业余波

2023年8月,李兴浩的麻烦升级。2018到2019年,他当深装总建设集团董事长,拆借挪用公司4亿资金,逾期不还。副总报警,深圳警方介入,他被控制,案件开庭。

起诉书在2025年2月下达,资金流向地产金融曝光。拖欠农民工工资807万,企业内斗加剧,工地围堵频发。志高话语权旁落,管理层重组,股东变动公告一堆。

到2025年11月,司法程序还在拖,失信名单没除,出行受限。志高边缘化加深,海外市场萎缩,仓库清旧库存,工人打包旧机。转型医疗产品展厅空荡,影响力锐减。说白了,资金链断裂后乱挪用,短期解渴,长远坐牢。企业创始人卷进去,品牌跟着遭殃,供应商农民工都成受害者。

李兴浩从卖冰棍到空调大王,再到老赖和司法调查,这轨迹接地气得像街坊故事:起步靠狠劲,巅峰靠机会,衰落靠决策失误。空调行业竞争残酷,政策红利一过,没技术护城河就站不住。

叫板董明珠那股子气势,现在看是双刃剑,博名气也埋隐患。志高退市后,市场被三巨头瓜分,新人争锋,它基本成配角。企业大了,责任也重,钱乱投、债不还,早晚出事儿。现实里头,这样的案例多得是,学着点,别重蹈覆辙。

想要了解更多河南格力中央空调的行业资讯,您可以关注我们网站。我们是河南格力中央空调的总代理商和经销商,提供最新制冷机组设备参数和最新价格信息。同时,如果您有格力中央空调安装的需求,可直接联系我们的在线客服,或者留下您的需求信息,我们的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和您联系。

上一篇:家电三巨头差距断崖:美的净利润385亿,海尔187亿,格力令人意外
下一篇:国补退潮+新对手冲击——格力营收净利“双降”承压,欲以渠道改革与品牌分层谋增长